金丝雀

抗疫68天,她们撑起了武汉疫情下被抹杀

发布时间:2023/4/11 17:44:07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

其实的开局很有些魔幻,无论除夕还是情人节,大家似乎都在焦虑中草草度过。

而今天这个节日,颜颜却觉得格外“显目”。

有人曾说,时代的每次壮举后,都隐藏着一半柔弱的牺牲与坚守。

她们是妻子也是战友,如沉默坚守的大地。

今天这篇文,就是献给此次疫情中的中国女儿。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还记得在这场疫情中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新三大“网红”吗?

无论是80多岁一身健美肌肉的钟老,还是硬核段子手张文宏,他们尽显了中华男人的血性与担当。但有更多的人,被一个温声细语的老太太安抚

她就是73岁的李兰娟。

前不久她的一张照片曾在网上刷屏:防护服下的老人沧桑憔悴,满脸压痕,却是感动无数网友的“中国最美面孔”。

从非典开始就并肩钟老抗疫在一线的她,面对记者的采访,也只是轻松的笑着:

“我很好,身体也很好,你们放心吧”

她说:“武汉,加油,我只希望第一时间赶去,尽我所有能耐。”

而李兰娟院士从来不是个例。

在你不曾注意的角落,遍布着白色的温柔。

你还记得那个能换氧气罐却拧不动瓶盖的女孩吗?

她是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最早一批志愿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去武汉,她是瞒着老公的。

她俏皮地在朋友圈说:

“老公,我今天一个人换了8个氧气罐,你以后还能为我拧瓶盖么?”

她本是女娇娥,武汉抗疫十数天,却一个人扛着氧气罐,楼上楼下奔波几十回。

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她就突然变成了病人眼中无所不能的神。

还有这批女孩,她们被称作武汉之魂。

无一例外,医院的医护人员。

你无法相信一个塞满病人的临时集中点能有多热闹,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办相亲角,办朗读社,陪聊家常,打太极,还有刷屏网络的一个又一个广场舞视频......这是真真正正的病毒下的人间烟火。

外媒医院模式是恐怖病毒集中营,一个个白衣天使却用她们的耐心与大爱给了世界一记堂堂正正的耳光。

这是独属于女性的温柔,是在逆境中润物无声的温暖与坚定。

没有什么比希望更璀璨,疫情中的女性抗疫者,就是我见过最圣洁的光。

微博上曾有个话题叫做:“看见女性劳动者”。

这个话题却从没有上过热搜。

投票结果里,女性的名字更只是寥寥。

是大众带有有色眼镜吗?

不,是太多太多的女性工作者,被大家严重低估了。

即便在这个时候,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对女性的价值发来嘲讽。

无论是前段时间被泼脏水的李兰娟,还是被举报的韩红,亦或是被迫剪光头的女护士们。

拿性别说事的“恨女拳党们”,真的太low了。

你以为女人就只会哭哭啼啼留守后方等着男人打下天下吗?

颜颜想说,20年代了,封建残余就别出来丢人现眼。

你知道被称为世界神话,医院,男女工人比是多少吗?

1:1。

每一个新闻报道里汗如雨下疲惫不堪的建筑工人后,都同样有一个披星戴月的柔弱女性。

硬核女包工头胡晓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年三十一听工地缺人,她丢下年夜饭就带着她的工友们连夜赶到了火神山工地,这一忙,就是数天。

她们大笑着说道:

“没有什么舍不得!我们有一份力,就发一分光!既然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头盔一戴,谁知道你男的女的”。

她们是工地上最特殊的存在。

你无法从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分清任何男女的差异,却总能在她们投来的温柔眼神里,看到日夜不休的工地上最璀璨的星星。

而在这次疫情中,支援武汉的女性医护人员更是占比60%。

国家危难,众志成城,第一批站出来的,是一位位脱下红妆换武装的巾帼女儿。

她们,是真真正正的,现代版的梁红玉。

这是蓟州援鄂人员派出的纯女性医疗团队。

而这是徐州援鄂的统计表,女性志愿者占比60.8%。而徐州女儿并不是个例。

医院援鄂女性72.7%。

山东淄博援鄂女性66.6%。

辽宁援鄂医护女性88.2%。

医院援鄂10人队伍中,就有9人为女性医护志愿者。

而你知道吗,医院,每一个机构,在征收抗疫援汉志愿者时,首要前提都是“男性或男性优先”。

如果这些,依然不足以让你正视中国女性在新时代的力量,还请继续往下看

第一个奔赴武汉的副总理孙春兰,女性,今年70岁。

一直在前线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女性,73岁。

在河南成都多地的口罩和医用加工厂里,女工人的复工率达到80%以上

她叫刘丽,是军人,也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

除夕夜,她是随队支援武汉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医院的胸腺肽抗疫注射。

而这是她七天后的照片。在大年初六。

总有人说女子本弱,但在灾难和大爱面前,义字当头,哪管生生死死。

她们不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女性地位每一分的提高,都是无数女性在背起日益沉重的责任与荣耀。

我们不曾看见她们,她们却在保护着世界,无时无刻,每时每刻。

哪怕只有一句不甘心,也想堂堂正正替中国的女性工作者喊上一句:

抗击疫情,她们也在!

中国女儿,谢谢你!

网上曾有这么一句话:做人累,做新时代的女性,是满级逆天。

社会提倡生二胎…医院提倡顺产和母乳…专家说宝宝不能隔代喂养…宝宝又巴不得妈妈随时随地在身边…老公希望自己的老婆时时刻刻貌美如花…《婚姻法》又说女人应该经济独立…女人啊,真的是一个人活成千军万马…

这不是段子,而是新时代一个合格女性的基本敲门砖。

姚晨电影里曾经有这么一段台词,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个时代的女人,既要赚钱养家又要美貌如花。

如果选择成为职业女性在自己的事业上发光发亮,那么就会被指责事业心太强,不顾家,是个不称职的母亲;

如果选择成为一名贤妻良母的全职太太,久而久之又会被抱怨是个无用之人,不会为家庭分忧解难。

而颜颜想说,对女性最大的伤害,不是把她们逼成超人,而是这个社会划分体系对她们的视而不见。

胡适曾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要看他们怎样看待女人。”

而我们的社会对女性,总是索求高于认可,捧杀圈养污名化,鲜有堂堂正正的承认。

很少有报道将职业女性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的优秀当作主流评价风向标,就好像大龄,短裙,比基尼,永远伴随着下流的性别羞辱。

就连每个妇女节,都演变成了媒体与商家合作的一场“女性营销”。

最大的版面刊登着最时髦的广告,高喊着女神、公主,用消费主义将妇女定义为天生收取鲜花和礼物的金丝雀。

我记得杨澜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不为别人的看轻看淡,只为自己的岁月峥嵘。

这是我在这场疫情中,看到的最动人的宣言。

妇女节将成为真真正正的女性价值证明日,就在此时此刻,还有无数女性抗疫工作者奔波在她们的岗位上。

苟利国家生死以,大义面前,女子撑起了无可争议的半边天。

这是不一样的妇女节,不需要鲜花与惊喜;

我们向世界讨要的,是堂堂正正的价值与权利。

女性正在用她们的智慧和双手重新定义“男女”。

这世界,终将春雷涌动。

感谢每一位在抗疫斗争中逆向前行的女英雄!

致敬每一位在关键时刻勇敢支持的中国女性!

节日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