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丝雀 >> 金丝雀的天敌 >> 40岁丑女自荐当王后,演绎女性传奇成功来
她是谁?我知道,郑秀文嘛
不不不,这是一部电影。电影里,她是谁。
相信老港片爱好者已经看出来了——奇怪的红色胎记,是《钟无艳》!《钟无艳》是个老套的故事:你爱着他,他却爱着狐狸精。
极丑无双无盐女可是打开历史书,钟无艳的原型远比电影《钟无艳》更加潇洒。她的一切选择不是因为“爱”,而是一种更加宏大的智慧,一种比“女拳”更直击人心的力量——理想。
为爱牺牲的钟无艳只是文学形象,她的真身,我们先叫她“无盐女”吧!
打开汉代的《列女传》,我们找到了无盐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无盐女有名有姓,叫作“钟离春”。她是齐国出了名的丑女,丑到了什么程度呢?《列女传》的原文给她下了个定义——“极丑无双”。
《列女传》里对钟离春的外貌描写甚至完全突破了人类对于女性的想象:“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大概是她脑袋像杵臼的石臼是个坑,眼窝深得一眼就能看见、身体壮实骨节粗大,鼻子像金丝猴,还有着大大的喉结,胖胖的脖子,头发稀疏,驼背凸胸,皮肤黑的就像给盘子上的黑漆一样。总之,和传统美女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
(金丝猴属于一种仰鼻猴,卬鼻就是“仰鼻”的意思。)
(“漆黑”这个词语就来自于这种用漆树汁液做成的涂料,一般是黑褐色,而且黑的发亮。)
聪慧洒脱钟无艳但是这位丑女一点也没有外貌焦虑,相反,在君权和男权这两重大山下,她有着比齐王更远大的眼光与坚毅的志向。
钟离春觉得当时的齐国虽然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实则危机四伏,于是就以凤姐的态度“我决定帮帮国王,去嫁给他”。也就是说,钟离春自荐要当齐宣王的皇后,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家国大爱。
当时齐宣王正在王宫中的高台上大摆筵席,钟离春这番话听得齐宣王和大臣们是哈哈大笑,连忙叫人把她召进宫来。可是进宫之后的钟离春却神秘了起来,在宫中忽隐忽现。
齐王连忙问她这是干啥,钟离春只是抬起头,瞪着她那深深的眼睛,举起手来,拍着膝盖大喊:“危险啊!危险啊!”喊了四遍就住嘴站在一旁,摆出一副等待询问的样子。这种冷酷风+谜语人的风格成功引起了齐王的注意。
钟离春见齐王终于不把她当成笑话,于是发出了嘶哑的建议:“现在,我们齐国西面是暴秦,南面是强大的楚国,国家本身就很危险了。再加上君上您都四十岁了,还没有把太子定下来。你想想,万一你出点什么事,咱们国家就会动乱不安,这就是喊第一个危险的原因。”
“第二呢,大王你看看昨天你和大臣待着的渐台,足足有五层高!还用玉石当作窗户,翡翠挂墙壁,满走廊都是珍珠宝石,华丽归华丽,可也让老百姓生活的无比痛苦,这是第二个危险。”
“咱们国家有聪明的人,也有贤明的人,但是他们隐居在山林里,朝中大臣都是和您一起吃喝玩乐的奸臣,就算有人想来告诉您,不像我这样都没法进宫来跟您说话,这是第三个危险。”
“大王您整天喝酒宴饮,女乐俳优,甚至把对内、对外的国家大事都抛到一边,这是第四个危险。所以我才说危险呀!”
齐宣王毕竟是一代明主,闻言立刻改正错误,甚至直接把丑无双的钟离春变成了自己的王后,希望日日夜夜都能向她指教。
春秋战国时期,“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的国君里,这算是真正的好德超过好色的君王了。从此,男女主人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真实的无盐女,一个和邹忌、优孟一样,通过自己的劝谏让国君“改邪归正”的故事。
人生美满来自你的奋斗,而不是你的牺牲在古代,“贤女”不被允许有自己的理想、态度甚至情感,她们是依附在君权、父权之下的金丝雀,只能在人们需要她们的时候唱出那些悦耳但不真心的歌曲。
所以钟离春是幸运的,遇到了懂得欣赏她并成全她才能的齐宣王。可是,如果她遇不到呢?大概只能继续“行年四十,无所容入,衒嫁不雠,流弃莫执”,成为今天被嘲笑、被污名化,被女性自己打倒的剩女了吧。
但仍有一些古人,想要为女性争取更高阶的人生美满,女性的理想、抱负无需再寄托在男人身上,仅靠女性自己的天赋、努力和奋斗,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在郑光祖的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里,齐王还是那个齐王,但是钟离春不是那个钟离春了——
齐国无盐邑的钟离春文武兼备但相貌丑陋,所以二十岁都没嫁人。年二十未嫁。后来齐宣王夜梦贤人,娶她回去,两人发愤图强,从此齐国大治。秦、燕、魏三国攻齐,被钟离春这么个女人生擒三国主帅,捉放由心。于是秦、燕等国就前来朝拜齐国。一介“妇人”的钟离春通过自己保护了自己的国家。
这个故事和“贤后”比是不是精彩多了!她不是一个苦口婆心的贤后,而是一个自己有勇有谋,能排阵,能上阵,打得那些男人们哭爹喊娘,依靠自己的能力站在山巅之上的人。这一刻她灵魂附体,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她们灵魂附体。可见这一类的故事当时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这些英雌的本领不需要依附于男人,甚至是在男人已经毁灭才成长为架海紫金梁(比如杨门女将)。
可是,为什么今天,这个故事又回到了三角恋这么烂俗的剧情上去了呢?大概也是新时代商业片的传统罢。
年有这样一部《钟无艳》,从海报就能看出,故事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忽靓忽丑”,退敌不过是赢回宠幸的筹码。
之后的香港电影、电视剧,甚至是歌曲就在这条路上一路狂奔,爱情,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主题。大概是女人们不再需要自己的理想了吧,不再需要宏大叙事的传奇就不再是传奇,只是用来表示我有多爱你。
可是,我还是很想念替父报国的花木兰,恣意妄为的穆桂英,以及从“贤”到“仙”的钟无艳。古代女性尚能奋起一搏,拥有更多自由及权利的现代女性,是否还能意识到人生美满来自你的奋斗,而不是你的隐忍和牺牲呢。
#钟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