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丝雀 >> 金丝雀的天敌 >> 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就是一种幸福
中年的我们,慢慢地关掉了朋友圈,因为我们知道,快乐分享错了,就成了显摆,难过分享错了,就成了笑话。
一句我没事,藏着千万句说不出的委屈,一句我很好,捂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一句习惯了,代替了所有的一言难尽。
上有老,不能长伴左右,下有小,无力伴其成长,中有伴,无心好言三句,外有友,不能一醉方休。
我与岁月一样,言不由衷,岁月与我一样,说来话长!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塞利格曼博士在《持续的幸福中》说:“只有幸福还不够,持续的幸福才是人生追寻的目标。”
作家黄桐写过一本书叫《幸福就像狗尾巴》:
一只小狗问妈妈幸福是什么。
妈妈告诉它,幸福就是它的尾巴尖。
于是小狗拼命地去试图咬到自己的尾巴尖,却一次又一次失败。
。小狗很沮丧,问:“妈妈,我为什么追不到幸福?”
妈妈说:“你呀,只要抬起头往前走,幸福就一直会跟着你。”
生活里也是这样。
我们习惯于竭力追逐“幸福”,理性分析“幸福的成分、意义和价值”,研究做什么事情才能幸福。
其实幸福更多是体验的过程,不是冷静的探索,也不是刻意的追逐。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我们必须主动坚持终身学习,否则第二天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而学习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便是书籍。
有了阅读技能,便有了打开书籍宝库的黄金钥匙;阅读书籍是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径。
读书有两个目的,一是学习,二是开心。
学习的时候怎么认真都不为过,但读书也是娱乐,开卷有益,茶酒相伴,躺在沙发上,看到共鸣处会心一笑,这多愉悦啊。
作家梁晓声也说:读书,让寂寞变成享受。
阅读可以使人具有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
寂寞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
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演员陈道明写也曾说:一个人即使什么也不做,只是发呆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寂寞还可开出意外的花朵。
图片来自网络人们漂泊在外时,总会想要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一盏为自己而亮的灯火,一张属于自己的床,当然,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当你疲倦而归,走入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时,温暖与安全顿时包围了你。
是的,这些带上“自己”标签的东西,能够让人觉得安心,也能让人重新燃起面对生活与世界的勇气,它们是独立的空间证明,也是自我权利的重要象征,更是独立起来的重要标准。
不要被外界的杂音影响了自己的判断,生活、梦想都属于自己,该怎么做由自己决定。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依心而行一定都能盛开出属于自己的美好花朵。
将自己的一生幸福全系之于一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系之于一人,将自己的衣食住行全系之于一人,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能任凭那人摆布,而泯灭自己。
之前的女性没有选择,而当今之女性万不可再重蹈覆辙。
婚姻不是逃避现实的地方,丈夫也不是理所应当被攀附的大树。当金丝雀的结果只能是被关在笼中。
这不应该是现代女性要走的路。
图片来自网络如今,在受教育的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都开放之后,女性要走的路变得更明晰了。
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呢?
现在给你一秒钟时间,你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语是什么?
痛苦的、快乐的、无聊的、平淡的……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或爱或恨,也曾经用尽全力去改变它,那么到最后,它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不管你想不想要,或者想不想过,生活就像洪流,不会因你而停止,它自顾自向前,像一辆失控的火车,一头失去心智的蛮牛,将你冲撞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你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能让你在凌晨4:00时仍然敢打电话给他,向他倾诉你的烦恼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在很大程度上会比回答没有的人活得更加长久。
因为你有融洽的亲密关系。
读到一个故事:
主人公心情不好时,他的母亲就会告诉他:你看上去不太高兴,赶紧出门帮助别人吧。
这位母亲的话充满了智慧,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发现,帮助别人的确是提升幸福感的可靠方法。
了解幸福的本质后,你将走出迷茫与困惑,懂得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快乐地生活。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幸福不会不请自来。
图片来自网络曾国藩曾说过:“过去不留,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意思是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沉溺于过去,你只会被无尽的悔恨与遗憾所包围。
而未来的事情尚未发生,期望越高有可能失望越大,而如果提前做了不好的设想,只会让你越活越焦虑。
因此,要想过得幸福,你只需要活在当下,专注于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关心周围一起工作生活的人。
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就是一种幸福。学会独立,学会感恩,学会知足,幸福就会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