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雀

身为女性,生命是一场了不起的冒险

发布时间:2023/4/5 21:20:39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近几年,当“38国际劳动妇女节”被冠以“女神节”、“女生节”等花哨名头,为其中辛辣苦涩的内核包裹上消费主义的糖衣时,许多人都愤怒了。

为何一个争取女性权益、纪念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节日,被父权凝视下的刻板印象取代?更有甚者,“妇女”一词也染上阴翳,前面加上“劳动”,仿佛更显得土气、沧桑,毫无灵气。

但从“劳动妇女”变成“消费女神”,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折辱?

她们平淡地讲述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她们描述出一种超越肉体、触及灵魂的平等,她们抛出问题也丢下答案。在这些文字中,我们能找到与现实连接的力量,让我们用勇气去争取一种更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生活。

阅读,永远是让灵魂自由的方式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by.阿扎尔·纳菲西

一个道德警察林立的“德黑兰”和一个描述不伦之恋的《洛丽塔》,仅仅题目足够有冲击力了。但这本书并非是以“在禁忌中的阅读禁忌”哗众取宠,而是以自传的方式,平静地叙述一段往事。

本书的作者是伊朗女学者阿扎尔·纳菲西,她年生于伊朗,13岁赴海外留学,26岁时获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她在年回国任教时遇上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她选用的书目一下成为政府明令禁止的作品。与此同时女性地位的降低、必须用罩袍和头巾束缚人性的教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女性。

那些德黑兰的洛丽塔们,面对一个自己最熟悉,却无比压抑的世界,她们无力逃离,却又忍不住要展翅飞翔。纳菲西老师带领她们反抗的方式,就是组织起一个秘密的读书会,在最激烈的时刻,属于七个女孩和一个女教师的阅读课,成为了她们在黑暗中唯一的光。

在德黑兰读的仅仅是《洛丽塔》吗?并不是,上百次秘密聚会,她们伴随着警报声贪婪阅读一本又一本的经典。她带着女孩子们感受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纳菲西老师带着她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我敢大言不惭的说,每件伟大艺术品都是项赞颂,都是对人生中背叛、恐惧与不义的反抗。形式的卓越与优美起而反抗主题的丑陋与猥琐。因此我们才深爱《包法利夫人》,为爱玛落泪,贪婪地阅读《洛丽塔》,为粗俗又充满诗情、孤苦无依却坚毅不驯的小女主角心碎。”

年版《洛丽塔》

这些女孩的身份各不相同,原本的见识也并不太广,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日复一日地坚持纯粹的、不受干涉的阅读。尽管每天只有几小时的阅读,但足以让灵魂舒展。

阅读这一段历史,是以女性视角感知在特殊时代下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方式,感受在不同性别与不同文化背景下共通的人性。

比故事更可怖的是历史

《使女的故事》by.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从《美丽新世界》到《》,无一例外地是从男性视角出发思考未来世界的可能,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著《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的反乌托邦之作。

因为常常被定为成科幻小说,但作者对此并不满意,她说:“切记,这本书中我所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

在小说中,阿特伍德创造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基列共和国。这里社会动乱、环境污染、辐射严重,造成生育率锐减,因此人类生命的延续就成为了关键,在这个由极端政权控制的未来世界中,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归类为使女,是统治阶层传宗接代,女性是“行走的圣餐杯”,成为了国家的财产和男人的附属工具。

身体的侵占是最直观的剥削,但对女性更为隐性的奴役表现在社会角色的固定上。女性唯一的价值就是子宫,这类思维定式往往才是女权斗争中最难攻克的堡垒。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被剥夺独立人格的女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以伤害“背德者”保全自己。哪怕最先锋、最有能力的女性仍旧会落入窠臼,甚至成为加害者,这才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部分。

和同名改编电视剧《使女的故事》不同——这部剧豆瓣评分8.4,也非常值得一看。本书的女主角Offred并无英雄主义,她平凡普通,唯一的不同也许是她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书籍侧重Offred的遭遇和心态转变,她最终随波逐流,丧失希望,为我们带来深深的无力感,也让女性坚守自我的信念更加坚定。

全职太太,不应该是平权主义者的敌人

《女性的奥秘》by贝蒂·弗里丹

当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虽然无法切身体会,但心里却像滴入了一颗浓得化不开的墨水一般,莫名其妙地开始忧伤起来。在全职太太日渐普遍的今时今日,从个人、家庭再到社会,大家似乎对于全职太太依旧充满误解——“米虫”,他们这样称呼“金智英”们。

《82年生的金智英》电影截图

要想理解全职太太们不为人知的伤痛,这本《女性的奥秘》就是一把开门的钥匙。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女性的奥秘》记录了彼时女性的生活状态,通过结合佛洛依德心理学理论和历史、文化与社会等多角度分析,破解了“女性奥秘”的真相——一个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是完美主妇形象。

写作的起源很简单,年,作为史密斯学院毕业生的贝蒂·弗里丹参加了一次同学会,她发现昔日同窗大多人已成家庭主妇,但她们并不幸福,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过5年多的调查与研究,这本打破女性囿于“幸福家庭主妇”的神话的书籍终于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书吹响了向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挑战的号角,并引发了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

《美国夫人》当中的贝蒂·弗里丹与真实

而在今日的社会里,我们无法对日益庞大的全职家庭主妇群体视而不见。受困于所处的时代(彼时,家庭主妇才是女人的“正经身份”),这本《女性的奥秘》或许对于“家庭主妇”的批判过于猛烈,并且否定了家庭主妇作为女性的自主选择权和家庭主妇作为劳动者对于家庭的贡献。但我却依然大力推荐这本《女性的奥秘》,只因为这本书能够让你理解彼时“家庭主妇”这一形象是如何被塑造出来。

不,不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而是因为了解,所以尊重。

你该成为怎样的她?

《时时刻刻》by迈克尔·坎宁安

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躁郁女作家,一个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的忧郁主妇,一个生活在千禧时代的蕾丝边女编辑,她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是《达洛维夫人》——那个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居家天使”,那名热衷扮演“政客太太”的模范女性。她们一位是达洛维夫人的创造者,一位是阅读《达洛维夫人》的人,一位是被称为“达洛维夫人”的女性。

在这本书里,坎宁安通过达洛维夫人这个意象串联起三个充满巧合的故事,让你看到身为女性在不同时代里所遭受到的痛苦与磨难。虽然都不认识对方,但她们却跨越的时空阻拦惺惺相惜地互相抚慰着。只因为无论何时,也无论何地,在男权语境中,女性时时刻刻地都在思考相同的问题——身为女性,究竟代表着什么?

三位女性都身处中产阶级以上的地位,但她们依旧苦恼,可见金钱不能改变一切。不是每个女性都想做“达洛维”式的金丝雀,尽职地成为生活赋予的角色,她们更希望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成为人、成为女人、成为独一无二女人的价值,获得成为人的权力。

身为小说,这本书却不算好读。看得出来,坎宁安借助了伍尔夫笔下的意识流手法,片段式地表达小说的主旨。如果想快速地了解本书的情节,可以先看看由梅丽尔·斯特里普、朱丽安·摩尔和妮可·基德曼三位影后主演的同名电影,通过更具象化的演绎可能更能让你得到关于女性权力的思考。

慢慢看,你也许就会在这本书里,发现母亲、女友、姐妹甚至自己的影子。即便,书里最近的人物生活的时空距今已有20年之久了。

“物质是如此地重要。”

《一间自己的房间》by.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我看来,这本书有这一句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曾为剑桥大学做过两次有关“妇女与小说”的演讲,《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两次演讲的总结,也表达了伍尔夫女权思想的核心。

伍尔夫的文字向来是跳跃活泼的,凌乱,却有迹可循。若你跟上她的文字,就仿佛和她在整个思维旅程中遨游了一遭,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思维动线,和直接把论点论据拍在你面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就如伍尔夫在抛出本篇章第一句的观点以后,你以为她要开始进行阐述,但是并没有,她开始写风景,写花园,写气势汹汹的学监,然后开始详细描述她的午餐和晚餐,正当你摸不着头脑之际,她突然从青菜土豆配牛肉这道家常菜想到了贫困妇女们的处境,这个想法在她头脑中萦绕不去。

在这样漫无天际的思绪和日常生活中,她想到了贫穷和财富对心灵的影响,想到了“男人享有安逸与富饶,而女人却要忍受贫穷和不安。”她甚至在这样的琐事中提出了质疑:“何以男人饮酒,而女人喝水?何以一种性别享尽荣华富贵,而另一种却如此寒酸落魄?”

她的思维如溪水潺潺,在不间歇的思考中一点点汇聚成大江大河,进而带领你探寻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

当然,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伍尔夫的论点:

女性拥有独立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才能拥有创作的力量,因为“五百英镑的年薪象征了沉思的力量,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些被“主流女权主义”忽视掉的女性们

《打工女孩》by张彤禾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着眼的并不是我们身边的人——那些或生活在一线城市里的都市白领,或者身处郊区的都市中产——而是平凡的农村务工人员,对,我们口中的“厂妹”。

是否应该慷慨一点,向她们投出稀缺的注意力?同为女性的她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她们是否和我们有一样的忧愁?是否和我们分享相同的喜悦?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女性主义读物,算是一册社会学文献。但我却想在此推荐给大家,因为女性劳动的权力,是经过激烈的斗争所取得。而今时今日的普通女性,到底在干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作呢?

可能嫌中国女

性的劳动参与率近70%,一骑绝尘,世界第一的数字太过于冷冰冰,于是张彤禾跟随几位再普通不过的打工妹,记录下他们南下在深圳的生活。有投机取巧者,也有劳动致富者,可以看到女性头撞南墙不回头地执着与顽固,也可以看到女性为了生活的压力变得冷酷与现实。

无论如何,这本书记录了当时女性的境遇。在学习完女权主义者缜密的理论和看过女性主义浪漫的创作之后,也许我们是时候将思维放回实际,看看我们身边的事。

对了,如果你对此类文学感兴趣,或许还可以看看黄盈盈副教授编著的《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更能让你理解不同层面的女性生活状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4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