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雀

由贾浅浅想到,诗歌到底为圈内小众,还是为

发布时间:2023/5/9 18:13:13   

最近,诗歌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得归功于“著名”诗人贾浅浅。这里将著名二字加上双引号,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在强调。贾浅浅算不上著名,谁还能算得上著名?西北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两年出三本诗集,这不想“著名”都难,实力不允许啊。

贾浅浅

贾浅浅的诗,那是获得了圈内大咖一致好评的。“她把自然看作是生命本身的投射,因而她的诗里能读到很多禅意”(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教授语),“你读她的诗感觉她可能有20只手,你会感觉你正在跟世界发生关系”(诗人西川语)。

“贾浅浅是一个拥有诗歌秘密的诗人”(福建人民出版社的编剧朱必圣语)。贾浅浅属于“生而知之者”,注定是“天成的侍人”,“甫一出道,就像一只轻盈的百灵,用婉转嘹亮的歌声恣情肆意地吟诵着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情怀”(西北大学陈晓辉语)。

贾浅浅“对中国诗歌当下通行的抒情风格和修辞调性”烂熟于心(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语),她“有着朝圣者般的细腻与真诚”(《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语)。贾浅浅的诗歌,“体现了她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诗艺探索”(人民文学出版社推介语)。

张清华

显然,在诗坛,贾浅浅就像一朵花,绽放的花,得到了如潮水般的好评。但是,在诗坛之外,贾浅浅的诗歌却被讽刺为“一坨屎”。真所谓“圈内开花圈外臭”。为什么同一作者的作品,在圈内和圈外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评价?

圈内的人在找原因,圈外的人也在找原因。“长期创作的人,谁一辈子只出精品,不写几首庸诗、烂诗或者游戏之作?”(《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语)。在彭敏看来,这个原因是,圈外的人只盯着贾浅浅的破诗说事,而没有看到她的好诗。

“我真的用心良苦、喋喋不休、苦口婆心,怎么才能让大众明白,我们的诗歌审美和绘画审美和科技发明等等,比西方都差了一百年……”(一级作家赵丽华语)。赵丽华找出的原因是,我们大众的欣赏水平实在是有限,根本就看不到贾浅浅诗歌中的“美”。

赵丽华微博

还有不少圈内人,说得更直接,那就是诗歌及诗歌评论,那都是圈内人的事。圈外的人,压根就不需要掺和进来。所以,贾浅浅的诗,只要圈内人评价很高就可以了,不在乎圈外人的嘲讽,他们的声音就像是“放屁”。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圈内人找出的原因都在圈外。圈外人专盯着人家的破诗,圈外人审美水平有限,圈外人那是瞎参合、瞎起哄。而他们圈内的人,什么教授啊、诗人啊、评论家啊、出版社啊、作家啊等等,他们的评论是一点也不错的。

难道贾浅浅的诗歌,只是为了他们圈内人而写的么?圈外人压根就不用看,更不用说发表意见了。这就得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诗歌到底是为谁而写的问题,只是为了圈内的小众而写,还是为了大众而写?

欧阳江河

在这些圈内人看来,答案显然是第一个,就是诗歌专为他们圈内人而写。他们将大众完全排斥在了诗歌之外,既不会欣赏,又不会审美。他们相互欣赏,相互吹捧,相互抱团,组成了一个刀枪不入的金刚圈。这样一个圈子,显然,将大众和专家们分割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了。

诗歌,成了他们圈内人的专利,或者是玩物,与其他人无关。他们欣赏也罢,嘲讽也罢,其实都没有任何作用。想来,这也是贾浅浅被热议了这么久,圈内人从来不正式进行正面回应的原因。你们算什么东西?还用得着我来回应你们?

诗歌,曾经是井边巷里被人传唱的诗歌,现在被囚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了。就像是一只金丝雀,被关进了笼中,只为少数人鸣唱。而圈外人,连远观的权利都没有,更不用说“亵玩”了。

贾浅浅

被圈养的诗歌,会走多远?她被装扮得更花哨,吃得住得更精致。但是,她离开了大地,没有了雨水的洗礼,没有了朝露的滋润,闻不到泥土的芳香,呼吸不了新鲜的空气。通俗点说,就是诗歌不再“接地气”。

这样的诗歌,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离消亡也就不远了。对于这样的诗歌,圈内人再怎么吹捧,圈外人都不会待见。圈内人不需要大众的参与,其实,大众更不需要他们的创作,他们那是在制造垃圾,语言的垃圾。

离开了大众,诗歌只有死路一条。其实,那些圈内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们装着不知道。因为他们越显得高深莫测,就越显得他们水平高。但是,其实他们的水平真的有限,怕露馅,便只好装得高深起来。

西川

这其实就是成语“装神弄鬼”的最形象的解释。什么禅意啊、灵气啊、秘密啊、朝圣啊,大家看看这些词,不就是在装神弄鬼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9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