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丝雀 >> 金丝雀的习性 >> 曹丕冒着杀头之罪,抢来甄宓,可他称帝1年
她是一个美到会发光的女人。
她的美,远胜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的美,翩然似云似雾不可捉摸,她的美,堪比神明下凡遮云避月——上天赋予了她艳如朝霞的容颜,又赐予了她刚烈清高的傲骨,因而,她的形象总是那么高不可攀。
她被后世尊称为“洛神”,她如月光清流明媚婉转,却偏生带了一丝傲气,因着骨子里流淌的贵重与矜持,她礼数周全,她拒人千里,她清辉流泻,她难留掌中,她留下了“一女乱三曹”的骂名,又带着汉乐府诗中千万个悲剧女性的韵味,独留惊鸿一瞥的清丽身影。
她的美,镌刻在《洛神赋》的行文遣词之间,带着淡淡的惆怅和遗憾——她便是曹植《洛神赋》中,掌管洛水的神明的原形,甄氏。因为她的名字并没有流传下来,人们习惯性称呼她为甄宓。
第一美人,洛河神女,光鲜亮丽的头衔背后,是命运无情的鞭笞,美貌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悲剧,而她注定是被裹挟在动荡时期的骄矜美人,带着三分神秘和三分金贵。
而她与曹植之间缓缓流淌的暧昧情愫,也成为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千古谜团。
美人如花隔云端,美人易逝,独留空梦一场。
自幼貌美无双,贤良淑德品行高洁公元年隆冬,天寒地冻,万物萧瑟。
远在山中无极县的甄府却氤氲着喜色,上秦令甄逸喜得千金,此女面若桃花,眸灿如星,肤白胜雪,是个实打实的美人胚子。
这便是日后的“三国第一美人”甄宓。
据史书记载,甄宓出生后不久,乳母便看到有一位白衣天神为熟睡的甄宓盖上玉衣,乳母惊诧不已,又过了几日,其他家仆也看到了类似的场景。
这一异象引得甄氏父母半惊半喜,他们请来铁嘴相士刘良为甄宓看相,刘良细细端详甄宓许久后,语出惊人:“此女将来,必定贵不可言!”
家里人听了这吉利话,对甄宓更加宠爱,甄宓的母亲本就出身大族,她始终以名门闺秀的标准严格要求女儿,在甄母的悉心教导下,小甄宓自幼便与寻常孩童有所不同。
当家里其他姐妹都挤在墙头看院外的杂耍时,只有甄宓端坐一旁并不去凑热闹,在她看来,这些并不是她一个女孩子应该去看的东西。
当家中姐妹都开始学习女红时,只有甄宓醉心于诗词歌赋,她不仅过目成诵而且文采斐然,这让她的兄长们倍感压力,纷纷劝说她:“你一个女孩子应该学的是女红,诗文是为官之人才需要研习的,你这么喜欢诗书,难道以后想做官吗?”
甄宓却镇定自若地反驳道:“自古女子以贤德为美,我不看书又怎么知道何为贤何为德,又怎么能以史为鉴,时时自省呢?”
在诗书中,甄宓的心田得到了滋养,眼界得到了扩展,她不仅修炼自身,也在不断劝解规导身边人。
甄宓的二哥很早就过世了,留下了寡居的二嫂,没有了丈夫的倚靠,二嫂在甄家过得并不算顺畅,甄母时常苛待儿媳。
甄宓认为母亲此举有损德行,在甄宓的耐心劝慰下,甄母意识到自己的严苛对儿媳而言就像严冬寒雪,她渐渐改变了对儿媳的态度,婆媳关系亲密,相处融洽。
甄宓十岁那年正是大汉末年,烽火连天,天灾不断,作为当地大族,甄家囤积了很多粮食,在甄宓的劝说下,甄家主动将囤积的粮食捐出来给穷人充饥,不仅拯救了流民的性命,也为甄家赢得了好名声。
甄宓小小年纪便有如此通透心态,实在是难能可贵,她的贵气不仅体现在她的美貌上,更体现在她的通达与仁慈上。
她美丽,且慈悲——美丽是她的血肉,慈悲是她的灵魂,甄宓美得有灵魂,有底气。
落难二曹觊觎,孝顺仁爱成为正妻转眼之间,甄宓已出落成绝色美女,时人称“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可美貌在乱世既是武器,也是毒药,甄宓的美貌也吸引了一众名门望族,他们都将甄宓作为择妻的不二人选——不仅容貌首屈一指,还身负“仙人披衣”的传说,谁家娶了她都会是无上荣光。
最终,甄宓成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
袁家虽然实力雄厚,雄踞三州,可也是礼仪之家,袁熙对待新婚妻子恭敬有加,疼爱非常,两人的爱情在那充斥着金戈铁马和混乱杀戮的主旋律里是一段温和甜蜜的注脚。
可美人总是多磨难,甄宓也不例外。
建安五年,在大名鼎鼎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于曹操,袁绍军队主力几被全歼,经此一役后,袁绍士气大减,袁家从此一蹶不振,家道中落。
直到公元年,袁绍大本营邺城被曹操攻下。
而据说曹操此次攻城,目的之一就是袁绍貌美的二儿媳甄宓,他收集天下美人,高筑铜雀台囚禁金丝雀,甄宓本也是笼中困鸟。
可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曹操等来的是手下人略显不安的密报——袁熙之妻甄宓已被打头阵的曹丕带走了。
《魏略》记载:“姑乃捧后(甄氏)令仰,文帝曹丕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
儿子和自己抢女人,曹操一代枭雄却也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和儿子闹掰,他只能悻悻地放弃了甄宓。《三国演义》中记录了曹丕和甄宓的初遇,落难的贵女满脸污渍,虽然害怕却还是倔强地抬起了头,攻城的将军被女子的花容月貌所惊艳,为了这惊世容颜不惜从父亲手下截胡,当场带走了甄宓。
如果忽略了曹丕对甄宓的强行占有和无端掠夺,那这一段初遇一定可以入选古偶小说男女初遇top10,可血淋淋的现实却在彰显着曹丕的罪恶和甄宓的无辜。
后世传颂的所谓爱情,本质不过是一次对女性的物化和强迫。
起初,曹丕对甄宓可谓是百依百顺,十分宠爱,而甄宓也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她接纳了曹丕,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
而曹丕为了展示自己对甄宓的独宠,执意遣走自己的原配夫人任氏,尽管甄宓一再阻挠,但曹丕还是赶走了任氏,将甄宓扶正,人称甄夫人。
甄夫人的贤良和孝顺有口皆碑,她孝顺公婆,宽待仆人,在府邸很快便树立了威信。
她虽然凭借美貌安身立命,却用真心换来了真心。
贵女不愿低头,惨被赐死尸体遭辱公元年,曹操病逝,曹丕承继父位,同年登基称帝,建立魏朝。
虽然熬出了头,甄宓和曹丕之间却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里既有贵妃郭女王,也有弟弟曹植对甄宓的爱慕,更有新鲜感过去后的色衰爱弛。
曹丕称帝后本应将正妻甄宓立为皇后,可他却迟迟没有行动,原因无他,曹丕在甄宓和郭女王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他对甄宓确实有爱,有愧,另一方面,郭女王屡屡献计助他称帝,很有政治头脑,他离不开郭女王。
他和甄宓是渐渐冷淡的夫妻,和郭女王是势均力敌的合伙人,立谁为后,就是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了。
而郭女王一向心机颇深,她看出曹丕的心思后便屡次三番在曹丕面前诋毁甄宓,而甄宓一向自恃清高,不肯低头,不愿谄媚,面对郭女王的诋毁她也从不反驳。
贵女怎愿堕入泥潭?
甄宓的态度换来的是丈夫的厌弃,到曹丕迁都洛阳时,始终陪伴曹丕身旁的人已经换成了郭女王,而甄宓独居邺城,并未随行,此时,距离他们上一次相见已经一年有余。
冰雪聪明的甄宓怎么会不知曹丕已经厌了她?
可让她学郭女王之流用心机和手段讨好丈夫,她是完全无法做到的,孤傲的她也只能写下一首意难平的《塘上行》,来表达对夫君的思念和对两人离心离德的惋惜。
她虽然看透了爱情的短暂,却依旧向往着爱情的美好,她虽然认清了命运的捉弄,却依旧希冀着生活的转圜。
可就是这一首甄宓此生仅存的、近乎于剖白心意的《塘上行》,却彻底将她送上了绝路。
曹丕读到《塘上行》后,误以为诗中满满的情义都是写给弟弟曹植的,他当初本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将甄宓掳走,如今这首诗就像是甄宓在狠狠打他的脸,在时刻提醒他他当初有多么不光彩。
曹丕下令将甄宓处死,此时的甄宓年仅40岁,他不仅赐死了甄宓,还将她的头发披散遮住了那张曾经风华绝代的脸,又在她的口中塞满米糠,这种处罚会让甄宓在黄泉路上也无法开口诉说冤屈。
原来,他也知道甄宓是冤死的。
他爱她的时候,爱她的容貌,爱她的言行,爱她的全部,爱得轰轰烈烈,他不爱她了,便决裂得轰轰烈烈,丝毫不顾及往日情深。
只是曾经那个笑颜如花,低垂如月的女子,死时没能保留最后的体面,她那样骄傲又矜贵,心里一定会很难过吧。
后来,郭女王如愿成为皇后。再后来,甄宓之子曹叡继位,将母亲追谥为文昭皇后,又改葬于朝阳陵。
结语:甄宓的一生都在追求得体和高贵,都像一只断翅的蝴蝶,尽管飞得艰难,也不肯屈就自己跌落泥潭,内心强大的人一向如此。
甄宓这一生,几乎尝遍了八苦,生离死别她品过,爱恨嗔痴她品过,而这其中,当属求不得最苦。
求不得圆满,求不得爱情,求不得善终——她要的其实很少,一间屋舍,平凡夫妻,二人同心,知冷知暖,也就够了。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真希望她有来生,不要美貌,不要家世,只要一个普通却美满的人生。
人生美满,何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