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丝雀 >> 金丝雀的习性 >> 豆瓣82小说生死桥神秘的宿命论下,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李碧华,但是,多半都看过《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这些电影作品的编剧和原作者,就是李碧华。
李碧华很少抛头露面,甚至行踪神秘。她说,“不要老记挂着自己的影响力,方才可以潇潇洒洒地写。”写过那么多经典情爱小说,她被誉为真正的“文妖”、“天下言情第一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部《生死桥》,正是她近年又一部代表性作品。
《生死桥》讲述从天桥走出的3个卖艺小孩,在乱世中的爱恨纠葛和命运浮沉:怀玉和志高都爱丹丹,而丹丹却只爱怀玉。怀玉一心想成名去了上海,傍上女明星。丹丹追随爱情来到上海,为了夺回怀玉,毁了自己,怀玉也成了瞎子。志高则一直留在北平,知足常乐,过着平静的生活。
简单的情爱故事背后,蕴含的是人性和命运的虚妄。本文在主题设定上很有意思,《生死桥》似乎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宿命,生与死的轮回。本文我将从写作风格、三种不同人群的设定和主题解读上入手,对这篇小说进行多层次地解读。
01、李碧华延续了一贯的神秘叙事手法,全篇小说“黑猫”象征随处可见,增加了小说的内涵和深度
李碧华的“文妖”之称,源于其惯常鬼魅的写作风格,多用鬼魅叙事的手法,通过阴阳、人鬼之间的故事,更深刻地展现人性。这在她之前的作品如《胭脂扣》、《青蛇》等表现明显,而《生死桥》虽没有鬼魅,但在3个人的命运铺陈中,充满了神秘气息和宿命轮回的意味。
①通过老太监之嘴,道出3个孩子神秘的命运轨迹
小说中,雍和宫的老太监共出现了3次,每一次都作用重大。
第1次,3个人才10多岁,老太监帮他们判定命签,“一个生不如死、一个死不如生、另一个先死后生”;
第2次,是7年后,3人情感萌动之时,老太监却说“你们将来的那个人,都不是心中的那个人”;
第3次,老太监被发现死在屋里,肉体被一手栽培的黑猫们尽食,惨不忍睹。
在《生死桥》中,老太监的命运之签贯穿始终,一步步道出3个人的命运和感情。同时,也为读者起了设疑、引导和解答的作用,吸引其一步步推测,到底要看看三人各自的命运,对应着怎样的“生与死”。
②黑猫的象征和牵引,隐喻了丹丹的命运
黑猫,文中多次强调“不带一丝杂毛”,纯黑象征神秘诡异,就像命运的深不可测。
因为一只黑猫的出现,童年时的丹丹认识了怀玉和志高,“一只黑猫在面前掠过,她追随而去”,于是,偌大的北平,三人相遇。
老太监给三个孩子判定命签时,又是黑猫一窜,打乱了他们的签子,“三人的命运仿似混沌了”,从此,丹丹的命运开始跟这两个男孩纠葛起来。
而结尾,丹丹雪夜濒死天桥,“一只不带任何杂色的黑猫,满目奇异地瞪着她,情急之下一跳而过,朝北,直指,雍和宫……”,一切又指向最初的地方。
在我看来,丹丹和黑猫,明里暗里总有关系,两者之间充满着某种隐喻。而老太监死后,反被钟爱的黑猫侵蚀,也象征着三人中最惨的丹丹,为情所困却因爱葬身,充满宿命意味。
可以说,无论是老太监的算命,还是黑猫,都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李碧华正是运用这种叙事手法,营造出一种笼罩人生宿命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内涵。
02、小说中,李碧华透过3个人物3种命运的多维度对比,道出了人生的因缘际遇与百态无常,但不变的是内心的执着与追求
3个孩子,原本都是北平天桥卖艺的,起点基本相同,却因缘际遇,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而这些“缘”和“遇”,跟他们各自的追求有关。
①唐怀玉:被欲望绑架,失去自我
唐怀玉从小不满足在天桥卖艺,想上更大的舞台,要出人头地,红遍大江南北,他不听父亲读书识字的教诲,而是偷偷拜梨园戏子为师,跟着去了上海,被裹进名利场,企图扬名立万。
一旦进了上海这片“海”,他的人生被欲望裹挟,以为成名就拥有了一切,忘了真实的自己,终落得双眼被刺瞎,过着不知晨昏的日子,生不如死。人性在欲望的驱使下,如不加限制,会无底线地堕落,最终致自己于万劫不复。
这让我想起,路遥小说《人生》里的高加林,为了脱离农村,“飞”到大城市做城里人,靠关系找到工作,搭上时髦女同学,紧跟各种“不正之风”,欲望满怀,一度忘了自己是谁,从哪儿来。最终被打回原形,曾经所有的理想和抱负,终化泡影。现实中,官场、商界类似案例比比皆是。
犹记得《人生》里顺德爷爷教训高加林的话,
“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现在是个豆芽菜!根上一点土也没有了,轻飘飘的,不知你上天呀还是入地呀!”
欲望是无限的,得到之后还想得到更多,得不到就会痛苦,而人的生命有限,知足才能常乐。我们经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到一定阶段,不妨多想想自己的初心,想想自己从哪来,要到哪去,不要被欲望左右,不要迷失了方向。
②丹丹:为情所困,成为附庸
丹丹来到上海,为了夺回怀玉,攀上财主金啸风,成为他的金丝雀,一心想比段娉婷更红,终致自己于危险境地。
最后,不惜亲手毒死金啸风,要自杀时,被金啸风副手救下,给她灌鸦片、占有她,她苟延残喘活到三年之约,回到北平,看到舞台上成功的志高后,在天桥自我了断,死不如生。
用情太深,终为情所困,直到被情所溺。
鲁迅说,
“不能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爱,不是人生的全部。一个人活在世上,尤其是女人,首先要立足,爱才能有所依附。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不应该是拿出全部,永远都要留一部分爱给自己。
在我看来,一段好的爱情,一定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燃烧、消耗对方,那样的爱情,只会留下一堆灰烬。
③宋志高:懂得放手,坚守自我
宋志高从小生活在屈辱里,母亲是妓女,他也一度因为没钱,连活下去的条件都没有,于是偷奸耍滑、游戏人生。遇到丹丹后,爱情让他有了承担,有了憧憬,他开始认真学戏。
哪怕丹丹后来离开了他,他也没气馁,而是坚守自我,慢慢成为北平一方名角儿,和师妹过上安稳日子,实现重生,先死后生。
宋志高是3个人中,最懂得适时放手、悬崖勒马的人。
适时放手,既是成全别人,也是成全自己。做人,拥有这一份学会放下的心态和境界,非常重要。放下狭隘,放下往事,学会顺其自然,坦然面对人生,阳光才会照进心里,我们才会收获一个如意的生活。
李碧华塑造的这3个人,勾勒出3种不同的命运。这三个典型人物可以说代表了社会上三类群体。无论是被欲望绑架,还是为情所困,都是自己给自己戴上枷锁,把自己关进牢笼,耗尽自己的生命。人活一世,到底为了什么?宋志高代表的人群给出答案,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心态最重要。
03、小说中无论是技巧的运用还是多重人物的对比,其实都是想表达:放下执念,才能得以解脱,才会走出更好人生
李碧华的小说,多以男女情爱为线索,但并不是单纯的言情剧,背后往往有更深刻的内涵,这内涵有关人性、有关命运,远远重于爱情。《生死桥》就是透过三人的情爱纠葛,揭示命运的幻灭常态。
①执念越深,反而越得不到,终将劳苦一生
人们常说,命运总是爱跟我们开玩笑,有时候,你越是执着于一样东西,反而越得不到它。
怀玉一心想出人头地,却如流星一闪而过,落得眼瞎人盲;丹丹一心追随所爱,却落得害人害己,毁了一生;志高名为志高,实际并无大志,却也知足常乐,终成一方名角儿。
怀玉执着于“欲”,丹丹执着于“情”,他们的一辈子,最终毁在各自的执念上。
佛说:
“执执念而死,执执念而生,是为众生。”众生就是凡人,凡人总是带执念而生,带执念而死,为执念劳苦一生。而佛之所以成佛,乃超脱之后,普度众生。
世上的一切执念,都是苦,只有放下执念,才是解脱。
②人生苦短,学会取舍,心无执念,方得自在
一直很喜欢苏轼的人生哲学,随遇而安,一蓑烟雨任平生。
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一生一心求取功名,但面对被贬官场失意时,心境各有不同。有的终日哀叹,借酒浇愁愁更愁,一蹶不振。
相比之下,有的就乐观豁达很多,比如苏东坡,一生被贬多次,却也既来之则安之,舍去官场、取向自然,取舍自如,反而成就了另一番天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才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放下执念,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历经人生风雨之后的一种人生智慧,是历练出来的理性反思。
这部《生死桥》,作为李碧华后期较成熟的代表作品,在灵巧构思下,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实则深藏浓厚的蕴意。结尾丹丹回到当初的天桥下,抱着桥柱死去,寓示若执念不改,终将难逃苦难的轮回。
这轮回,就是“生死桥”。
写在最后:
作者李碧华在《生死桥》中,用一个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三种人生结局的对比,告诉我们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对于正深陷某种执念的人来说,读读这个故事,想必能从中得到某些触动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