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丝雀 >> 金丝雀的形状 >> 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驾崩了沉湎女色荒淫
我国古代历史更迭变换,期间历经过许多朝代,其中不乏很多离奇死亡的皇帝,今天我们就要讲的就是野史中总是绕不开短命皇帝,一个贵为天子死因却令人难堪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6岁即位,19岁病死,只做过13年的皇帝,可谓英年早逝。他最令人闻名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死于梅毒令人难堪的流言。
清朝最“幸运”的皇帝
与多子长寿的康熙皇帝不同,同治的父亲咸丰皇帝短寿早逝,只有两名子嗣,其中一个还已早夭,另一个侥幸活下来的就是年幼的同治。几千年子承父业的传统,让同治“幸运”地白捡一个皇位。由于没有其他竞争者,同治就没有外患之忧。
在同治登上皇位时也才6岁,那时的他甚至还要旁人扶着才能坐上龙椅。如此年幼的孩子显然是不合适决策国家大事,必然需要有人在旁辅政,一个手段强硬且有整理朝政的政治能手。“幸运”的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就是这样的政治高手。顺理成章的,国家大权便落到了他的生母慈禧手中,太后自此开始垂帘听政,同治皇帝却俨然形同傀儡。慈禧强硬的作风和极强的权力掌握也导致了未来同治的懦弱和无能,也是未来他命运悲剧的源头。
不检点的抗争
由于从来就没想过将权力归还给同治,慈禧太后从一开始就选择“散养”同治,不教不管,宫中太子陪读竟公开将不雅书籍呈在皇帝面前,宫里小太监也和同治玩蹴鞠到天昏地暗,更有一些谄媚的大臣,为了自己的仕途给同治进献奇珍异玩,导致同治帝对宫中政治知之甚少,墙外民声两耳不闻,终日在宫中贪图享乐。
同治其实也并非真的是个傀儡。时过境迁,当年孱弱年幼的同治也逐渐成熟长大,他也希望像一名圣明的君主做点大事。在意识到自己母亲并不会轻易将权力交予自己手中后,年轻的同治选择了斗争。在皇后选娶问题上,他选择了慈禧的死对头慈安太后的人选——孝哲毅皇后,一是为了拉拢慈安太后对抗慈禧,二是慈禧所荐人选与慈禧关系紧密,同治希望减少生母对自己的控制。
但是慈禧已经掌握朝政十余年,从外面的大臣到宫中的宦人,都是这位政治女强人的心腹,作为“金丝雀”的同治皇帝无权无势,所以这场斗争从开始就是失败的,甚至在娶了孝哲毅皇后还被慈禧干预,强行命令同治宠幸其他妃子。
后来由于民间呼吁皇帝亲政的声音渐起,慈禧也将部分权力放给同治,同治在得到权利后就开始新一轮的斗争。借修园之名妄图架空慈禧,但修好的园子反而成了慈禧新的听政地点。同治仅有的斗争也被压了下去,自此他已经成为真正的傀儡。
投其所好的毒药
一向言听计从的同治无法忤逆慈禧,宫中也没有支持自己的势力,同治明白这些情况,但心中依然感到十分郁闷。在这期间,由于对慈禧强行拆散他和皇后的愤怒,同治听信宫中太监的谗言,选择出宫“散心”,深入花柳之地,一举成为当时京城内最有名的金主,一国之君只有在这花柳之地才有此威风,于是从此便愈发不可收拾。
如果说太监的谗言是逐渐败坏同治的皇帝名声,将他置于风口浪尖之上,那么遇到了载澄则是将同治自己的命都玩没有了。载澄是个非常会玩的公子哥,关于他的风流韵事数不胜数,最为重要是他和同治的年龄一样大,同治也极其愿意和这位“好大哥”一起玩,没过多长时间就把载澄那一套寻花问柳的本领学到了手,甚至自己举一反三的比“老师”还要“优秀”。就这样,在这条不归路上同治最终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久经烟花之地,难免会染上不干净的病。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有着最好的医疗条件,虽限于时代条件,不能治好痊愈,但一个19岁的青壮年也不会因为这病而死。史书中关于同治的英年早逝,给出的解释自然是不幸感染了天花,所以才病逝,毕竟皇家最需要脸面。
关于同治皇帝为何死亡民间野史各有说法,其中有所佐证的是《慈禧外记》中记载慈禧强令御医按天花治疗的说法,此举可能是为保全皇家脸面,可能是作为反抗她的惩罚,可能是觉得同治过于丢人而故意弃疗,这些都早已在时代的浪潮下消失殆尽。
到了现代,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成熟,国外一支医疗队伍对于同治遗体进行新的医学考古研究,在皮肤上也发现花柳病的痕迹,也逐渐证实同治因梅毒致死的说法,给这个荒唐皇帝的一生盖上一个令人难堪的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