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丝雀 >> 金丝雀的形状 >> 地震瞬间熊猫妈妈带幼崽室外避险,动物真
北京时间年9月5日12时52分,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令人揪心的新闻:在我国四川省甘孜自治州泸定县,发生了一场6.8级的地震,川渝一带很多地方的居民都受到了震感。
在进行紧急救援和人员伤亡情况整理报告的同时,距离震源中心二百多公里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一段大熊猫妈妈带幼崽室外避险的视频耐人寻味。大熊猫一家临危不乱、有序逃生的生存本能展现,让自诩拥有最高进化水平的我们也自叹不如。
那么,以大熊猫为代表,动物们真的有比人类更强的预知危险能力吗?
预知危险的生命本能在我们国家和很多古代文化的传统思想理念里,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意思就是供给我们生活的这片天地,具有滋养怜惜万物生灵的美德,因此很多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都是以日月山河为不变的选择。但实际上,通过现在已有的科学探知来看,这颗孕育了无数生命的星球上其实也充满着各种危机。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飓风,这些就连人类科技搭建而成的建筑都可以轻易摧毁的自然灾害,却可以被很多动物通过它们天生的危险预知能力化解。
比如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头,那段无数只蜻蜓飞过街道的场景,它们不是在捕食,而是在逃命。实际上,无论是新闻中的大熊猫和电影里的蜻蜓,它们对于地震的预警能力都是源自亿万年的变迁中,进化出了对大自然超强的身体感应水平。作为哺乳动物熊猫主要是通过毛发的感知,而作为飞行昆虫的蜻蜓则是通过翅膀在空气中的振动频率变化。
可是,这二者还不算是反应最灵敏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人人打骂的老鼠,它们才是大自然最准确的地震预警者。
能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老鼠的听觉。如果用数据换算的话,它们的听觉敏感能力,足足是人类的十五倍。而且,老鼠的声波感知域也要比人类宽出许多,很多我们的耳朵感受不到的声波,在老鼠听来就是天雷巨响。因此可以想象一下,某天深夜,当人们都在熟睡时,地洞里的老鼠却感受到了天崩地裂的危机,开始四下逃窜,搅得不得安宁。
如果此时你能对这种异常情况有所察觉,及时带着家人做出应急反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因此,老鼠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的传统思想里,甚至一度被尊奉为助人求生的神灵。当然,现今我们用科学的角度分析,就可以明白它们所谓的灾难警报行为,其实是基于生物学进化论的合理现象。
同理,地震可以被预知,海啸飓风也不是不行。在美国灾难大片《》中,疯子预言家站在黄石公园的悬崖边,看到无数只飞鸟漫无目的且伴着哀嚎地冲出森林,就知道世界末日已经近在咫尺。
有些人天真地以为,当海啸洪水袭来,仿佛也只有飞在天上的鸟类动物可以逃过此劫。但其实,大水之灾往往也伴随着大风大雨,纵然是超脱天际的老鹰,也无法阻挡这种自然力量的杀伐。可虽然如此,对天空最为熟悉的它们却早已进化出一套感知风速和风力变化的神经反应系统。还是拿我们人类做对比,秋天到了,如果大家走在街上感受到了暑期未有的凉风,可能都不会立马回家增加衣物,因为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而若是同样的感觉发生在飞鸟身上,它们的应急敏感程度却是截然不同的。鸟类没有四季轮转的物种文明概念,尤其是候鸟,它们都没有固定的生活栖息地。当温度下降,它们的羽毛会传达给大脑一定的信息,使其意识到天空的空气流动变化,所代表的的实际含义。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不告诉他几月几日,也没有春夏秋冬的区别,他能通过身体的感知来判断自己该何去何从吗?我想,成功的概率应该不会很大,可能也只有那些拥有荒野求生经验的顶级探险家们能应付一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是怪物?对于一只金丝雀来说,猫就是怪物。在自然界里,动物和植物门类众多且形态和习性各异,并且很多物种之间都存在着竞争与捕食的关系。换句话说,除了天灾地祸的影响,生物们还要面临的危险,就是来自其他生物。
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个道理,小鱼的危险就是大鱼,虾米的危险就是小鱼。只要是作为捕食关系中的被捕食者,警惕天敌猎杀就是本能的预知危险体现。
在很多自然动物的相关纪录片里,相信看过的各位应该都有这样一种认知,那就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未必能够每次都攻击得手,甚至有时候还会自己送命。这是因为在自然界长时间的物种竞争中,处于弱势一方的被捕食者通过自己的进化已经让敌人不敢小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想必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植食性动物的耳朵普遍比肉食性动物的要大,这就是它们一种危险预知的必备工具。
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可以在千分之五秒的时间内对猎豹的进攻做出反应,因为稍慢一步,它就会变成天敌的食物。
人类根据动物行为的发明创造当然,作为进化水平最高的生命体,人类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其他生物所构成的威胁。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却不得不向他们学习,来抵御自然界的威胁。
利用蝙蝠和海豚回声定位的声波探测原理,人类通过一系列的仿生技术,成功发明了超声波雷达。目前,这项发明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各种交通运输设备,都离不开雷达的辅助。最有代表性的,我想应该是私家车的倒车雷达。汽车传出声波,四周阻挡物将声波回传,车主司机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就是危险预知的体现。
既然提到了车,不妨再来说一下房。曾经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用手握住鸡蛋,五根手指一起用力,这颗鸡蛋却怎么也碎不了。这就是蛋壳建筑的设计原理,因为鸡蛋在受到外部破坏压力的时候,会将这些力均匀分散到每一处蛋壳,达到共同抵御的效果。
以此为启发,人类陆续搭建起了依据薄壳原理的建筑,这些楼房的特点就是拥有一个显著的拱形曲面结构。比较知名的例子,当属各地的火车站。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更节省了建筑材料。而当面临地震自然灾害时,薄壳原理也将对楼房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地震是人人想要避开的灾难,却也是很难预防的突发事件。从张衡的地动仪到如今的各项地震检测系统,无论使用再怎么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在真正意义上起到防震疏散的效果,甚至还不如多观察动物们的异常行为。所以与其费尽心思研究技术上的预防,我们还是应该多学习大熊猫母子在此次地震中的应急反应表现,不急不躁,在全民层面的培养灾难逃生的素质储备。
最后,向所有甘孜泸定地震中的遇难同胞表示哀悼,灾后的家园必然会在多方援助下迅速重建。
作者:木下易人校稿:川川